選擇學習法律,是出于喜愛。正如電影《烈日灼心》中的那句臺詞,“我喜歡法律。法律更像是人性的低保,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。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兒,就限制你不能惡到沒邊。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,就踏踏實實告訴你,至少應該怎樣。讓法律的歸法律,道德的歸道德,事情就變得簡單?!?是的,我喜歡法律。它簡潔有深度,剛正有力量。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,便在想,要用法律量出是非曲直、鑿出良善險惡,如果可能,最好能救人于水火之中。這,便是我學法的初心。
選擇成為一名法官,亦是出于喜歡。于我而言,這不僅是一份工作,更是我所熱愛的、擅長的,最重要的是,它被人需要。法律因為有了裁判者,才有了生命力,這股合二為一的力量,盡可能地避免求助者在道德的溫室里痛苦地自愈。這,便是我立志成為一名法官的初心。
如今,入院工作已有八年之久。從書記員到助理審判員,再從法官助理到員額法官,經歷了司法改革,輪換了數個庭室。我遇到了工作孜孜不倦的丁秀琴法官,學習了她駕馭庭審的能力;遇到了精益求精的趙曉穎庭長,教會了我寫第一份判決書;遇到了聰明睿智的魏鈺邦法官,領悟了調處案件的技巧……從他們身上,我感受到司法的力量和裁判者的擔當。而我,也常懷敬畏之心,常念職責初心。從最初結案兩百余件的助理審判員,到現在結案近九百件的青年法官,案件的爆發式增長,也曾讓我感到焦慮和疲憊,但從未動搖我從業的初心---被人需要,這份價值感、獲得感,一直在驅動我成長為一名更睿智、更優秀、更耐心、更包容的法官。
不可否認的是,總有一些人纏訟不休、顛倒黑白,但絕大部分人是善良的。法庭之上,我能體會到,無論原告、被告內心都渴望被重視,所以再耐心一點、再溫和一點,給一些吐槽的時間、釋放的空間,對處理案件很有必要。你給予的耐心和傾聽,往往會讓暴躁的當事人變得柔和而通融。司法的溫度不僅僅是一紙公正的判決,也有裁判者的尊重和理解。
我常認為,贏得尊重的不會是橫眉冷對,獲得信任的不應是危言聳聽。你該是柔軟而有力量的裁判者,不畏邪惡、不欺弱小,不卑不亢、不驕不躁。而我,也始終這樣做。很幸運,這份職責初心回饋給我的都是快樂的、有趣的、欣慰的瞬間。有馬先生送來的第一面錦旗,有李大爺滔滔不絕的夸獎和感謝,有樊阿姨總是要為我解決終身大事的熱情和著急……
我始終相信,你心柔軟,則更有力量。(作者:張麗 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速裁審判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