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流淌,歲月沉淀。
在興慶區人民法院,她與法結緣。
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,踐行公正的使命,創造更好的佳績。
這七年,她與興慶區人民法院同心同向,一起化解人民群眾急、難、愁、盼的矛盾糾紛。
這是胡娜法官的成長故事。
信念如磐,初心不變
2014年,她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后,來到興慶區法院工作。七年來,她作為法官助理,累計參與辦理案件1548件,其中協助法官草擬文書700余件。她愛崗敬業、勤奮好學,以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、耐心的工作態度獲得了當事人的信服。她深知自己所處理的案子雖看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案子,但案件結果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,因此,她注重對案件進行類型化整理,總結出“該調則調、當判則判、調判結合”的工作方式。2020年,她處理了一件因馬某飼養的狗將朱某咬傷,受害人朱某和馬某爭得不可開交的侵權案件。在調解過程中,她將雙方安排到不同的辦公室傾聽雙方的意見。她聽完雙方的意見后,明確告知雙方應當承擔的責任。馬某作為飼養人,未對狗采取安全措施造成朱某損害,其應承擔侵權責任。但鑒于朱某未經馬某同意,擅自闖入馬某所租賃的倉庫,亦存在過錯,朱某應承擔責任的50%。在她的理性分析下,雙方認識到自己的責任,愿意以調解的方式處理糾紛。后馬某將醫療費支付朱某,朱某對馬某的侵權行為表示諒解。她總是站在雙方的角度來解決問題,從而獲得了當事人的認可。此外,為及時更新業務知識,她不僅進行考研深造,而且會同步學習當前更新的理論知識;為積累審判經驗,她時常向資深法官請教學習。七年磨一劍,憑借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、兢兢業業的努力付出、堅持不懈的勤勉學習,終于在2022年,她成為一名法官。
創新方法,減少訴累
七年來,她注重創新探索工作方法,其中她探索出法官工作室的辦案模式和微信調解方式。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,她作為中山南街法官工作室的工作人員,多次深入各小區通過走訪、召開座談會等形式,與街道辦事處書記、主任、副主任等人交流了街道區域內涉訴案件情況以及各種矛盾問題,重點明確了街道訴前案件與法官工作室的對接流程,從法院的角度向街道的工作的人員講述了一些化解矛盾的技巧、調解工作應注意的法律問題,探索出“社區+司法局+法官工作室”的辦案模式,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,打通了訴源治理的最后“一公里”。自法官工作室成立六個月以來,共計化解322件案件的矛盾。因疫情防控常態化,她通過電話溝通、微信視頻方式極力化解矛盾糾紛,通過與雙方當事人建微信聊天群視頻調解案件30余件,并對微信視頻調解全過程予以打印并存卷。
不負韶華,守初心
2021年10月底,新冠疫情卷土重來,正在埋頭草擬文書的她接到法院部分干警需要下沉一線,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,沒有絲毫猶豫,沖鋒在前。在三次核酸檢測過程中,她負責燕翔園社區的檢測輔助工作,遇到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,她都親自教他們下載APP并使用,遇到老年人使用老年機以及未成年人的孩子,她主動幫助他們輸入有效信息。在檢測過程中,她發現有一戶老人家,兒女都在定邊上班回不來,老人身體不便無法獨自出門,她主動聯系到老人到其家里完成了核酸檢測工作。疫情防控中,她堅持一個都不漏的原則,無論是雨天還是晚上,她總都快速完成信息錄入工作。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和使命,為疫情防控貢獻巾幗力量。
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如今,她作為一名執行法官,將繼續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便民理念,強化“勤快嚴實精細廉”的優良作風,努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、更強的責任擔當、更實的工作舉措,做好人民群眾值得信賴的法官,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提高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。(作者:胡娜 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速裁審判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