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銀川市是‘互聯網+醫療健康’的先行區,在前期占據了政策高地,目前,在全國發展‘互聯網+醫療健康’的背景下,應該怎樣做才能領航發展?”在圓桌會議上,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傅虹橋提問道。好大夫在線創始人CEO王航表示,要進一步規范化運營,提升服務質量,真正激發需求,以開放的營商環境為基礎,吸引全國各地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來寧夏發展,打造創新高地。
王航說,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先有質量再有規模的發展趨勢已成定局。2022年,上海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后,上海公立醫院紛紛表示“我院互聯網醫院正常運營”,這無疑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。公立醫院的互聯網醫院不僅成為抗擊疫情的應急通道,還為疑難重癥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。
但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仍有發展的壁壘,“響應不及時,回復太簡單”是互聯網醫院被投訴的主要原因,這說明互聯網醫院的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。醫生的時間、精力、分工等問題,都面臨著挑戰。王航建議,可以引進第三方平臺招募醫生助理,主要面向轉型的醫藥代表、年輕醫護等,解決人員短缺、服務跟不上的問題。
今年3月,國家衛健委發布《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(試行)》,對于病歷記錄及保存、線上處方開具、處方藥銷售等進一步明確了標準。談到監管政策對于行業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時,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表示,技術和政策的不確定性制約著行業的發展,這樣的監管政策可以減少不確定性,保障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。
當下,醫學人工智能助力互聯網醫療飛速發展。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明在演講中指出,過去人們注重疾病治療,現在更注重健康管理,未來更傾向于預防保障,而醫學人工智能恰好能提供解決方案。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何召鋒表示,虛擬助手、可穿戴醫療設備等極大促進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,互聯網醫療產業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優勢產業。
銀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銀川發展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有較好基礎,要把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緊密結合,夯實產業基礎,加強算力、5G網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。同時,把握住政策高地,多方協同持續出臺相關政策,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意識,營造安全穩定高效的數字生態。 (見習記者 張 敏)